( source: 中华工商时报)
从四次融资成功到放言2008年上市,再到CEO被迫离职、400名员工被开,作为GPS图商中的代表企业——灵图的“过山车”之旅似乎还未结束,从今年5月开始,灵图申请破产保护的传言已成坊间热点。尽管灵图已登出辟谣声明,但是,墙倒众人推,关于“多家企业联合状告灵图合同履约问题”甚至“灵图数据保密室因涉嫌泄漏国家机密被查封”传言层出不穷。
其实,仔细分析,灵图的优质客户(即硬件合作商)比例相当高,其中更不乏多普达、厦新、华硕等实力雄厚的企业,而作为灵图全国代理商的神州数码,其销售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。但灵图生生的与“破产”联系在一起,其原因绝非停留于表面。
成本“生死线”浮出水面
众所周知,电子导航地图测绘是一个资金、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企业,厂商每年在测绘方面的投入巨大。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一家导航软件企业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数据采集(地图制作)和软件开发两部分,其中地图制作人员包括内业人员和外业人员,而支付给外业人员的工资、补助及报销则是企业“硬成本”中最大的一块。
外业人员每月30日几乎都在外面进行测绘,如按每人每天三餐补助、住宿费、交通费至少3000元/月,加上1500元的月薪,公司每月至少要为每个外业人员支出4500元,1年按10个月计算就是4.5万元。对于一个拥有近千名测绘员的企业来说,仅这部分成本就要超过4000万。
此外,还有内业人员、研发人员工资和研发资金,以及为推广产品而举办活动等推广费用与外业人员成本差不多。也就是说,一家图商每年的测绘投入约在8000万元左右。按目前一套GPS地图均价200元来计算,一家厂商每年必须卖出40万套地图才能收支平衡,这也画出了一条“成本生死线”。
而从现在灵图“窘境”上看,所有矛头都在指向一个词——资金。而灵图只将宝押在GPS导航手机上,在这一市场还没有“井喷”前,单一的明星产品必然无法让灵图越过这条“成本生死线”。
图商划分两大阵营
对于当前市场上主流的6家图商:四维、高德、凯立德、道道通、灵图、城际通被明显“生死线”分成两大阵营,线上阵营包括四维、高德、凯立德,线下阵营包括道道通、灵图、城际通,虽然“线下”未必是死路一条,但是无法越过的企业却备受煎熬。
四维、高德作为两家GPS前装市场的绝对领导企业,几乎垄断了所有日系和德美系车的前装市场。此外,两家企业各有两家PND(车载导航仪)销量前十企业作为支持,无须细算也知其衣食无忧。
赛迪顾问数据显示,作为后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——凯立德,占据了2007年PND总销量95.95万部中的50.1%,预装量接近49万套,也已成功“上岸”。
但是对于后一阵营的三家图商,似乎日子就没那么好过。其中城际通作为另类代表,一直坚持软硬件一起发展的思路,且地图软件专供城际通硬件使用。据不完全统计,城际通PND去年销量大约是在5万台左右,如按平均2000元的零售价格计算,城际通虽不至于死亡但日子肯定有点紧。
而灵图和瑞图两家,单靠售卖地图过日子,可能连温饱也无法解决。
灵图已面临窘境。而瑞图,其主要优势在后装车机市场,但该市场发展较慢,2007年销量仅25.3万套,即使瑞图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00%也不过25.3万套。而在增长最快的PND市场,瑞图却只有TCL一家位列前十的硬件提供商,尽管还有一些小品牌,但也很难补齐15万套的缺口。
瑞图会否步灵图后尘?
关注GPS市场的人们在为灵图惋惜之余,也担心其它企业也会步灵图的后尘。尤其是后装市场“三甲”之一的瑞图近期也传出高管变动的消息,尽管这一切都在低调进行,但此举依然引发了整个行业的群体性恐慌。
一位接近瑞图的人士透露,几年前瑞图开始进军GPS领域的时候,没有像四维、高德那样专精于地图一块,而是将自己定位为“大而全”,地图、软件、硬件、前装、后装全面铺开。但是几年下来,瑞图似乎只有在后装市场站稳脚跟,其他领域发展缓慢。
可惜的是,汽车后装市场容量还不足PND市场的1/3。瑞图精于此道,但也不能一手遮天,如在其他领域再无建树,翻身仗恐怕很难打响。日前有消息称,瑞图曾经的总裁王耿毅已经退居二线,由副总黄小池(原长地万方负责人)挑起经营大梁。
尽管市场销售受阻,但瑞图却成为继灵图后的另一个媒体宠儿。其与凯立德的官司,近期刚获一审胜诉,只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,瑞图高调宣称的用于证据保全的1000万现金,是从广东盈腾担保公司借来的。另据传,瑞图万方老板佘群曾经通过出让手中的华润涂料股权,换得现金流追加投入到瑞图中,这如此种种无疑证明一点——瑞图需要钱。
尽管瑞图近期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,并宣称“未来三到五年,在前装市场会进入前两位或第一位”,但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怀疑,因为进口车市场几乎被四维、高德垄断,瑞图只能着重和国产车合作,而国产车的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,相对于至少将整车价格提高1万元的前装车机,他们更愿意花2000元买一个PND。
或许瑞图还没有到灵图那般境地,但是如果不能迅速提高市场销量,前景确实让人担心。
谁也不曾想到,2006年时那些专家预测的中国GPS时代来临后的两年,各家企业却都在生存上费劲心力,或许这就是这个领域的最大特点——对资金需要量极大,在资金链的问题上一招走错,满盘皆输。突然想起当年一片赞赏下的一滴冷水,“只有大批大批公司死掉,剩下的几家自然就会逐步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头公司。”戈壁风险资本副总裁徐晨如此评论GPS图商的未来。